浏览量:74572
时间:2025-03-11 03:55:14
文/视界科技
编辑/视界科技
前言伊夫林·沃(1903-1966)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作家,他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。
他出身伦敦的一个中等阶层,他的爸爸是英国一家出版社的资深主编,他的弟弟则是一名颇负盛名的作家。
伊夫林·沃青年时代曾经在牛津某所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历史,但在中途退学后,他便开始了数年的游荡生涯,做过记者,也做过小学教师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时,他曾服务于英国的皇家海军与骑士团,并于一九四四年跟随英军前往南斯拉夫参加战斗。
伊夫林·沃发表了14篇长篇小说,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长篇小说《衰亡》(1928年)更是声名鹊起。评论界对他作品的高度评价,要数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战斗状况的三部曲《荣誉之剑》。
1952年《军人》《军官与绅士》和1961年《无条件投降》三部曲《荣誉之剑》既是作者自己的讽刺创作的顶峰,又是英国文学史上表现二战形象的经典之作。
一九三九年九月,英国对德国发动战争,他参军时已快36岁了。经过几个礼拜的努力,沃德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,最后还是在温斯顿·丘吉尔的众议院助理布伦丹·布雷肯的帮助下,才得以进入陆军。
他挑选的是一支有着长期历史的英国海军,而英国海军也将成立一支新的特殊队伍,以突击小队的形式出现。
但是,伊夫林·沃在他的职业生涯中,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“令人愉快的战斗”。
就像许多被折磨过的伟大作者,他可以将自己的不幸化作一本书。《荣誉之剑》正是根据他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的。
这本书的主角盖伊·克劳奇巴克出身于天主教家庭。到了他这一辈,家里的财产几乎没有了,原先的宅第也被人出租出去,吃穿不成问题,但是生活却不能再自由自在了。
他本来生活在意大利,但在大战之前,他返回英国,通过他以前的联系,写信和寻找合适的人选,他被一种叫做“戟兵”的古老军队接纳了。
作者花费了很大的篇幅,描述了“戟兵部队”的生活与训练,描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角色与古代的风俗。
甚至还详细地描述了一些早起的日子,包括住宿与饮食,还有一些陈年旧事,他都是半信半疑,半是嘲笑,半是赞叹,让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变得有趣起来。
他嘲笑英国军队的官僚作风,嘲笑战争中的混乱,但他只是站在一个指挥官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,而不是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。
在这一点上,伊夫林·沃同其他美国作家在描写“二战”时有很大的不同。
盖伊具有英国上流家庭的特征:他没有智慧,也没有能力,但他有一个美丽的理想,一个做一个英雄的梦。
在日常生活中,他有一条严格的“绅士”原则,那就是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人,要对自己的国家负责,要在别人面前保持一种谦逊的风度,虽然他总是处于劣势,缺少实践和施展才华的舞台。
他的生活很糟糕,妻子离了婚,他的婚姻也很糟糕,朋友也很冷淡,他一直在意大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。
但他却执意要当一个“合格的失败者”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他一个重振昔日信念,弘扬英雄主义的机会。
他以光荣的身份入伍,向往着爱情与探险。他跟伊恩一起,望着那列整整齐齐,步伐轻盈的军队,心情激荡不已。
不过,盖伊慢慢地意识到,参军并没有什么乐趣或罗曼蒂克的意思。接下来在训练营地和战场上看到的一切都让盖伊感到惊讶和挫败。
军事培训就像小学里的学生一样,既嘈杂又混乱;一项庄严而又紧迫的军职,在他们看来,简直就是一场笑话。
在第1集里,盖伊的好友阿普索普发明了一个野地移动洗手间,他把它叫做“雷箱”。里奇霍克团长和阿普索普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,争论的焦点是“雷箱”的归属问题。
盖伊曾经在军队里遇到过同样的情况。其他的军官都比他高,过了一阵子,他才勉强当上了一名上尉。
但由于他的上尉,一只眼睛的上尉,命令他在没有得到司令部同意的情况下,发动一次突袭,他被革职,被发配到英国去了。
在战争时期,道义的秩序被打乱,人类的腐朽与沦陷在战火中不断上演,胜利者为王败者为寇,胜利者为王侯,失利者为寇,这就是“英雄”之争。
然而,盖伊环顾四周,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真正的英雄。在杀人或被人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,很有可能只是对死亡的渴望。第一集就以这种搞笑的方式收尾了。
第二本《军官与绅士》以伦敦整夜遭到猛烈的空中袭击为开端,但在那里,上流社会的人和官员却像往常一样,在那里尽情地狂欢。
他的这次冒险行为引起了他的上司的重视,他非但没有受到惩罚,而且还获得了很高的评价,于是盖伊被分配到了苏格兰沿海岛屿上的一支新组建的特种部队中。
一个下等军官,特里,原来是一艘大型邮轮上为一位女士服务的一位美发女工,他被命令率领一支突击部队去摧毁一处海上的一处灯塔,结果却在德国人占据的法国登陆。
想通这一点后,汤瑞吓得魂飞胆碎。但后来,新闻工作者们把这次战役描述成英国人的一次“重大胜利”。
这样,一个胆怯的下级官员就变成了一位伟大的功臣,受到嘉奖,晋升,还被发配到诸如兵工厂这样的地方,为士兵们打气,为他们做宣传。
盖伊所在的突击部队奉命前往克里特岛抗击德国的侵略。
这位作家恢复了现实主义的风格,他以大量的细节描写了战争的乏味和混乱,以及士兵与士兵之间的疏离,并最终以一支英国军队仅乘一艘军舰撤离,剩下的数千士兵仍在岛屿上向德国投降。
然而,盖伊还是挺住了,直到他碰巧坐在一条小船上,在大海上飘荡了好几个晚上,他被人从水里救出来,然后就被送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镇的英国医院里。
当盖伊苏醒过来时,他看到一位认识的人在他之前返回埃及。他叫艾弗·克莱尔,是盖伊手下的一位中层官员。
由于他正直,勇敢,忠诚,并有很强的责任感,盖伊将他视为一个具有传统贵族价值的英雄人物。
但是他知道,这是要他留下来,为大部队提供掩护。在最后关头,他抛弃了自己的部下,独自一人登上了正在撤离的战舰,完全没有半点正人君子的样子。
到了亚历山大,他又说,他是在接到新的指示后,突然改变了主意的。盖伊是负责记录上司指令的情报员,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谎言。
在崩溃的那个夜晚,他去见盖伊,询问上司的最终指示是什么内容,是否有什么错误。
“嗯。”但是,这个官员受到了英国高层的庇护,很快就被送到了印度。盖伊也被带到了英国,原因是他已经了解了真相,并以疯疯癫癫为由。
在任何一支部队里,逃跑都是一种严重的罪行,这也是英国上流社会所无法容忍的。
英国的上流阶级早已心力交瘁。这一事件极大地打破了盖伊心中的“英雄”的形象,对盖伊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,他心中的“英雄”梦想慢慢地变得暗淡,直至破碎。
在《荣誉之剑》的大结局《无条件投降》一书中,盖伊与南斯拉夫人民展开了一场真实的、非暴力的战斗。
但在此以前,他要忍受一种无聊的等待,因为他的好工作都是给别人做的,他只能做一些不重要的工作,在伦敦的一次办公室工作中,他尝试过一次高空飞行,结果受了重伤,不得不回家休养。
在这段时间里,他年迈的父亲死了,于是他就成了这个古老的家庭的家主。当他恢复健康时,前妻见他得到了财产,便回来与他团聚,只是那时她已有了他人的子女。
盖伊像传说中那样,在这个“不幸的女孩”面前扮演了一个骑士的角色,虽然他已经失去了对她的爱情,但他还是娶了她,并承认她的孩子是他的。
在受伤之后,盖伊回到了南斯拉夫,加入了一支游击队,但他的运气很差,这场混乱而残忍的战事一直持续到了现在。
那里的政局错综复杂,军队内部的冲突、种族间的纷争、国家间的阴谋诡计都在那里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“戟兵部队”对荣耀的信仰就变得毫无意义了。
游击队向英和美军官发起了一次攻击,以证明他们的力量,但是,这次攻击并没有奏效,“戟兵”的前任首领,一只眼睛,孤身一人,被一个掩体杀死了。
盖伊虽然经历了许多磨难,经历了许多挫折,但他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善良之心。他同意了一批被游击队员折磨过的本地犹太人的要求,要求他们的上司派一架飞机来接他们。
因为盖伊的行为,他们的上司对他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怨恨,于是他们只好答应了,于是,他们的首领,一对工人,以特务的身份,被游击队员枪毙了。
这只不过是许多不幸中的一件,作者根据她和盖伊上次见面时对他说的一句话,把它引申为“愿意死去”:
“我觉得,在每一个地方,都有一种渴望战斗,渴望死亡,即使是善良的人,也会用战斗来实现自己的荣誉。
为了显示自己的男子汉精神,他们甘愿忍受痛苦,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自私自利与懈怠。英国不是也有这样的人么?\"\"请原谅,\"盖伊说,\"我也是这样的人。\"
盖伊就是这么想的。在此过程中,盖伊渐渐体会到了战争的乏味和羞辱,也体会到了自己的天真。
这一轮又一轮的“梦想-幻想”、“从英雄到懦夫”的心理过程,最终让盖伊彻底地抛弃了他的“功绩”。
德国法西斯的屈服,他的同僚和他的老婆在一起,他的老婆在背后出卖他,这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。
他心平气和地接纳了自己的老婆,因为她怀着一个同志的儿子,而且主动提出要养育这个儿子。盖伊已经“无条件”地屈服于他的荣耀,屈服于他的英雄主义理想。
在他的理想破灭、爱情破灭、生命信念迷失的时候,他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了宗教上。
盖伊加入了“戟兵部队”,这是一种荣耀,一种对他的荣耀,一种对他有数百年悠久传统的家庭的荣耀。
但是,整个贵族阶层尤其是古老的贵族阶层的礼教已经被腐蚀殆尽。在战争时期,民众的心态很不正常,一种是同病相怜的友谊,一种是因为平日里的冲突而产生的仇恨。
军队和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忠心和背叛上,普通的士兵们对敌人的仇恨感到失望。在二战结束时,盖伊意识到了“荣耀”这个概念的不足。
因此,“荣誉之剑”这个全篇的名字,在20世纪中期这个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里,成了一个笑话。
参考文献
1.《荣誉之剑》
2.《英国小说人物史》
3.《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》
4.《福柯思想肖像》